《高三“旅游搭子”:一场短暂出逃,一场青春的治愈仪式》
发布时间: 2025-05-18 01:00:01
高三的教室总是弥漫着试卷油墨味和倒计时的焦灼。当“旅游搭子”这个词突然在课间闲聊中蹦出来时,一群人的眼睛亮了——那是压抑生活里突然裂开的一道缝隙,透进一丝自由的风。
所谓“旅游搭子”,不过是几个同学心照不宣的约定:高考结束当晚就跳上深夜的绿皮火车,去邻省的山里住两天。计划粗糙得可笑——人均预算500块,民宿是临时刷手机定的,连攻略都只截了几张小红书图片。但没人计较这些,他们需要的只是一场“物理逃离”:逃离成摞的《五三》,逃离父母欲言又止的眼神,逃离那个被模考分数反复定义的自己。
小团体里藏着微妙的默契:有人负责查路线,有人偷偷带了单反,还有人往书包里塞了半包从弟弟那儿顺来的仙女棒。火车上他们挤在硬座车厢分食一包辣条,突然发现朝夕相处三年,竟第一次聊起“想读什么专业”之外的话题——比如暗恋的人、失眠时单曲循环的歌,甚至小时候被揍得最惨的一次。
在山顶等日出时,晨雾把校服外套打湿成深蓝色。不知谁突然喊了一句“去他的高考”,回声惊起一群飞鸟。他们大笑,笑着笑着有人开始哽咽。这一刻没有励志故事里的热血沸腾,只有一群疲惫的年轻人,在群山面前笨拙地确认:自己除了是“考生”,还是鲜活的、会为一片朝霞心跳加速的人。
回程的大巴上,他们睡得东倒西歪。手机相册里多了几十张虚焦的照片,但那些摇晃的镜头、糊成光斑的街灯,反而比任何毕业写真都真实。这场不到48小时的出走,像高三这部漫长纪录片里一个任性的插叙——它治愈不了焦虑,却让这群人记住了:在成为大人之前,他们曾共享过一片不被打分的星空。
(后来,他们的大学散落在不同城市。但每年六月,微信群总会弹出消息:“要不要再当一次旅游搭子?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