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杭州95后“搭子社交”:轻关系里的重陪伴,都市青年的新型情感代餐》
发布时间: 2025-07-04 11:55:01
在杭州的咖啡馆、剧本杀店或是夜跑西湖的步道上,一种名为“搭子”的社交关系正在95后群体中悄然兴起。吃饭找“饭搭子”,健身约“运动搭子”,连看展都能临时组个“艺术搭子”——这种“精准陪伴、浅交少扰”的社交模式,成为年轻人对抗孤独却又保持边界感的最优解。
“需求拆解”式社交
不同于传统闺蜜或兄弟情谊,“搭子”的核心逻辑是垂直细分。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95后程序员小林坦言:“和同事聊薪资敏感,和老友约时间太难,‘羽毛球搭子’只需群里喊一声,打完球各自回家,连朋友圈都不用点赞。”这种低负担的协作,恰好契合了年轻人“既要热闹又要自由”的矛盾需求。
数字经济下的精准匹配
杭州作为“电商之都”的基因也让“找搭子”效率倍增。从小红书的话题标签到支付宝生活号的兴趣社群,甚至闲鱼上都能搜到“演唱会临时搭子”的帖子。本地创业团队开发的“搭子盲盒”小程序三个月用户破10万,创始人表示:“年轻人愿意为‘半小时匹配同频陌生人’付费,本质是为确定性买单。”
边界感是最高礼仪 在西湖文化广场的脱口秀开放麦现场,两位女生因为“段子搭子”结识,三个月看了11场演出却不知道对方真实姓名。“知道她喜欢谐音梗就够了,追问婚恋状况反而像越界。”这种默契背后,是95后对社交分寸的重新定义——用共同兴趣做容器,盛放适可而止的亲密。
当“搭子文化”从杭州蔓延至更多城市,有人质疑这是情感降级,年轻人却觉得:在996和租房压力之间,能拥有“说散就散”的轻松关系,何尝不是一种清醒的温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