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国考搭子:一场跨越山海的并肩作战
发布时间: 2025-10-03 17:11:01
清晨六点半,南宁的晨曦尚未完全铺开,24岁的李帆已经坐在书桌前,摊开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》真题。与此同时,二百公里外的柳州,他的“国考搭子”陈雨正在图书馆门口排队——他们素未谋面,却通过一根网线,构筑起独特的备考同盟。
这是“广西国考搭子”群组的第137天。群聊里,北海的教师、桂林的应届生、百族的乡镇青年,将八桂大地的方言口音、饮食习惯、气候感知,都融进了行测公式和申论框架的讨论中。他们分享的不只是解题技巧,更是某种心照不宣的陪伴:当崇左的芒果熟到第三茬,当梧州的桂花开又落,刷完的习题册堆高了,模拟考分数曲线艰难爬升了。
“今天正确率68%。”李帆在群里发出消息。
三分钟后,陈雨回复:“比我高5个百分点,快传授图形推理秘诀。”
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重复,像考场里的钟表滴答,丈量着通往11月最后一个周末的倒计时。
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备考地理学——桂林的搭子擅长资料分析,说是在漓江蜿蜒里练就了找规律的耐心;钦州湾的同伴申论出众,自称从潮汐涨落中学到了起承转合。在行测攻坚的深夜,有人会突然发来防城港的星空照片;申论卡壳时,群文件里总有河池同学整理的乡村振兴案例。
这个群体里,三十岁的公务员想考回家乡,二十二岁的毕业生把国考当作走出壮乡的第一站,也有人连续三年赴考,成了群里的“活题库”。他们彼此见证:有人因模拟考失利崩溃退群,三天后默默回归;有人父亲住院仍坚持打卡,说“看书才能暂时忘记焦虑”。
考前最后一周,李帆在群里写下:“无论结果如何,谢谢各位让我知道,这条路上从不孤单。”下面跟了同一句话的壮语、桂柳话、粤语版本。
11月26日早晨,广西14个考区同时开启大门。李帆在南宁三十中考场外深呼吸时,陈雨正在柳州铁一中学的座位上检查铅笔——他们依然不知道彼此的模样,但都知道,此刻有成千上万个“自己”,正走进同一场跨越山海的并肩作战。
这场始于屏幕的相遇,终将抵达某个真实的未来。而“国考搭子”这四个字,早已超越备考策略的共享,成为一代广西青年在时代浪潮中,相互托举的温暖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