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SFU搭子:在异国他乡的温暖依靠
发布时间: 2025-10-22 14:11:01
还记得刚来SFU的时候,校园里连绵的雨和陡峭的山坡,就像我当时的心情——潮湿而充满未知。直到我遇见了我的“SFU搭子”,这一切才开始变得不同。
“搭子”,一个充满烟火气的词,在这里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。它不再只是饭友或学伴,而是在这片陌生土地上,彼此选择成为的“临时家人”。
我的搭子,是在一节令人头疼的STAT课上“捡”到的。当时我们同时对着投影布上的公式皱眉,又同时转向对方求助的眼神,那种“你也看不懂?”的默契瞬间拉近了距离。从那天起,我们成了彼此的“图书馆搭子”——在WAC五楼那个熟悉的角落,她帮我理清贝叶斯定理,我陪她练习presentation。那些被咖啡和共享耳机线串联起来的深夜,让枯燥的学习变得可以忍受。
后来,我们又发展成了“生存搭子”。她教我如何在雨天优雅地从AQ走到教学楼而不湿身,我告诉她哪家餐厅的套餐最实惠。我们共享过Subway的冷三明治,也分食过从家里带来的、已经微凉的饺子。在某个想家的中秋,我们坐在宿舍楼下,就着一盒月饼看并不圆的月亮,那一刻,沉默却胜过千言万语。
最难忘的是那次“情绪崩溃搭子”。期末压力让我在图书馆角落无声流泪,她什么都没问,只是递来纸巾,然后默默帮我整理好散落的笔记,陪我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走了很久。不需要解释,不需要安慰,那份“我懂”的陪伴,就是最坚实的支撑。
现在回想,SFU的日子之所以能从最初的灰白变成如今的斑斓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样一个“搭子”。我们不是形影不离的朋友,却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刻准时出现。我们分享的不仅是知识和食物,更是这段独特成长旅程中的焦虑、迷茫,以及那些微小却珍贵的快乐。
如果你也在SFU,不妨找一个这样的“搭子”。不必强求成为知己,只需在各自攀登的路上,做彼此那根偶尔借力的登山杖。在这座常常被云雾笼罩的山顶校园里,一个好的“搭子”,就是穿透阴霾的那道光,让每个异国求学的日子,都有了温度和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