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“考研搭子24男”:并肩作战的青春,是上岸最美的风景》
发布时间: 2025-08-05 05:33:01
凌晨五点的图书馆门口,24岁的小林和“考研搭子”阿杰已经排在了队伍最前端。两人裹着羽绒服,手里攥着单词本,呼出的白气在冷风中交织——这是他们备战研究生考试的第180天。
“考研搭子”是当下年轻人中流行的备考模式,而“24男”则成了社交媒体上对这一群体的戏称:他们大多24岁左右,正值本科毕业或工作后的“二次冲锋期”,选择用一场考试重新定义人生轨迹。小林和阿杰的日常,正是数百万考研人的缩影——互相监督早起占座,分享盗版网盘资料,在崩溃边缘时用“考不上就去送外卖”的黑色幽默彼此打气。
“一个人可以跑很快,但两个人能走更远。”阿杰翻着被荧光笔涂得斑驳的《肖秀荣1000题》笑道。他们用Excel表格量化每日学习时长,把错题集当成“耻辱榜”激励对方,甚至发明了“奶茶赌约”:谁模考分数低,谁就请客一杯全糖珍奶。这种看似幼稚的互动,实则是高压下的情绪出口。
但“考研搭子”的关系远比想象中复杂。当小林因家庭压力想放弃时,阿杰连夜骑车到他出租屋,甩出一句“现在认输,对得起我们掉的头发吗?”;而当阿杰英语阅读正确率持续低迷,小林把抖音网红老师的解题技巧手抄成册塞进他书包。这种介于战友与竞争者之间的微妙张力,让他们的友谊多了几分江湖义气。
教育学者指出,“考研搭子”现象折射出Z世代面对内卷的生存智慧:用轻社交降低孤独成本,以游戏化规则对抗焦虑。就像小林在日记里写的:“我们不是‘范进中举’,而是两艘互相校准航向的船——哪怕最终泊岸不同,这段同频共振的时光,早已让结果变得次要。”
考研倒计时牌又撕去一页。走廊背书声沙哑的夜晚,两个男生蹲在楼梯间分食一包辣条,手机屏幕亮起2025年考研群的公告:“请确认准考证信息”。他们碰了碰拳头,身影被灯光拉得很长,像两柄即将出鞘的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