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京大学生“搭子社交”:轻关系里的陪伴革命》

《南京大学生“搭子社交”:轻关系里的陪伴革命》

在南京的大学城,一种名为“搭子”的新型人际关系正悄然兴起。食堂饭搭子、图书馆卷王搭子、夜跑搭子……这些精准匹配的“功能性伙伴”既不像密友需要情感维系,也不似陌生人充满距离感,成为Z世代年轻人对抗孤独又保持边界的社交解决方案。仙林大学城的自习室里,南大历史系的小林和隔壁学校的“考研搭子”每天默契地占据固定座位,除了交换资料和咖啡外鲜少闲聊;江宁大学的“探店搭子”群组中,素未谋面的学生们仅凭一条“今晚有人拼桌南京大牌档吗”就能迅速组队。这种“去沉重化”的社交模式,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对效率与陪伴的双重需求——既渴望打破“教室-宿舍”两点一线的单调,又警惕过度社交带来的精力消耗。心理学教授李雯指出:“搭子文化本质是年轻人对社交颗粒度的细化管理。”在快节奏、高竞争的大学生活中,这种低承诺、高精准度的轻关系,恰好填补了传统友谊模式难以覆盖的碎片化需求。正如一位南航学生在采访中所说:“和饭搭子吃完这顿饭,我们下次见面依然可以自然地打招呼,但不必担心没及时回消息会伤害谁。”当“搭子”成为校园社交货币,或许意味着这代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亲密关系的阈值——不必掏心掏肺,也能温暖相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