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行者的自白:当校园里没有"搭子"

独行者的自白:当校园里没有"搭子"

开学第一天,我站在教室门口,看着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同学,突然意识到:我好像没有"搭子"。食堂里,别人总有人帮忙占座;体育课上,分组时总有人自然挽住同伴的手臂;就连去小卖部,也总听见有人问:"要带什么?"而我,习惯性地摇头,攥紧书包带,独自穿过走廊。起初觉得自由——不必迁就别人的口味,不用硬聊不感兴趣的话题。但渐渐地,这种自由变成了透明的屏障:班级群里的梗永远慢半拍才懂,集体照时总站在最边缘,甚至生病请假时,连"帮忙记笔记"的请求都找不到人说出口。有人说"独处是能力",可没人告诉你,当独处成为唯一选项时,连去卫生间都要犹豫"书包该不该带走"。那些看似潇洒的独来独往背后,或许藏着无数次点开对话框又关掉的瞬间。但后来我发现,图书馆靠窗的座位阳光最好,一个人吃饭反而能尝出饭菜的真实味道。没有"搭子"的日子,我学会了和自己对话,在日记本里养活了整片星空。或许孤独本就是青春的必修课,而有些人,注定要先独自走过这段路,才能听懂自己的脚步声。